中国农产网 - 农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农产品“预制化”热一下就能吃,预制菜或成下一个万亿级蓝海?
M.biz | 商业搜索

农产品“预制化”热一下就能吃,预制菜或成下一个万亿级蓝海?

信息来源:agro-china.com   时间: 2025-03-23  浏览次数:37

  “起锅烧油,加葱姜蒜爆香,中火加酸菜炒2分钟,加水烧开,倒入酸菜汤和肥牛片,煮3-5分钟即可出锅。”只需要10分钟左右,一道美味的酸菜肥牛就做好了。

  在“懒人经济”的催生及“宅经济”风口下,这种省时、健康、高性价,且不需要洗菜、择菜的预制菜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天猫“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亮眼的数据背后,也宣告着预制菜行业的崛起。

  而在2022年的一开头,预制菜概念股全面爆发。截至1月13日收盘,国联水产、海欣食品、西安饮食等多股涨停。2022年首个交易日至今,国联水产股价已上涨64.68%,市值突破68亿元。

  农产品预制化已成趋势

  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催生的家庭备餐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于预制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涨。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等预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厂商通过中央厨房提前把菜加工好,然后再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售卖。通常不需要洗菜、择菜,只需简单烹饪,既可享受美味,方便,高效。在网上购物平台,预制菜品类更加丰富,月销量也十分可观,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其中一款名为酸菜肥牛的预制菜月销量超过8万,在该款预制菜的评论区,有网友表示,“自己是一个厨房小白,第一次买预制菜回来做,做出了大厨的味道,还会继续购买。”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规模化生产是在日本,而目前中国的预制菜占食材总体的比重还不到10%。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农产品“预制化”亦成趋势。

  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超3万亿

  2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远期预测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超3万亿元。今年4月27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上市。随着企业的不断入局,资本纷纷涌入预制菜赛道,今年3月和10月,珍味小梅园分别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B轮融资。6月,三餐有料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7月,寻味狮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不少预制菜品牌获得了融资。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跨界进入了预制菜市场,如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这也说明预制菜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海润食品副总经理王敬芝在接受《中国食品安全网》采访时表示,海润食品全力投入到“预制菜”发展工作中,并在潮州建立潮州菜中央厨房产业园,以共享央厨及定制式食品(集群)为主,打造潮州菜预制菜系产品,其初心在于传播潮州菜,推广潮州菜,且即热即食,完全符合年轻人对于快食的诉求。消费观念上的变化,为预制菜打开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企业的入局和资本的加入,也让预制菜市场不断做大,不少企业看好预制菜的发展前景。锅圈食汇相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前景广阔,锅圈围绕“在家吃饭就锅圈”的终局战略,以“社区中央厨房”打造新消费场景,为老百姓提供多元化、多品类的第三种居家餐饮解决方案。锅圈拥有多个仓储中心,近千条冷链物流战线,形成了冷藏、冷冻、常温等多规格标准化的仓储,全程温控监测实现冷链配送,高效的物流网络,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食材新鲜度。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受邀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时介绍,预制菜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近年来,预制菜销量大幅增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争相布局预制菜,预制菜投融活跃。受到疫情影响以及“懒人经济”的推进,预制菜食品也成为了继外卖后消费者的另一省心选择。

  2021年5月26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创新发展农商直供、预制菜肴、餐饮外卖、冷链配送等业态,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红红火火的不仅是市场消费端,生产端更是热情高涨,一场没有硝烟的预制菜产销竞赛正在线下线上风起云涌。广东省走在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前列。今年元旦前夕,“2022广东预制菜双节营销活动”如火如荼在广州市举行。火红灯笼装扮出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参展的麻辣小龙虾、酸菜鱼、花椒鸡、卤鹅、虾滑等百余种预制菜新品,令食客们应接不暇、驻足品尝。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此次双节营销声势浩大,推出了预制菜推介目录、预制菜美食地图、预制菜科普视频等。这是在去年相继成功举办“预制菜峰会”和“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打响了进军预制菜产业的第一枪之后,再次喊全国人民品尝预制菜的大手笔。

  正是敏锐地嗅到政策信号和消费风向,广东率先从省级层面上统筹发展预制菜,探索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作为我国的渔业大省,广东也是水产品类预制菜产业聚集地之一,在全国预制菜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省预制菜企业有5300多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7.5%。

  产学研如何助力发展

  3

  近两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一方面是市场热捧,另一方面是众企业发力,预制菜行业迎来风口。然而,预制菜产业也存在规模化水平不高、产品口味还原度低等诸多掣肘因素。

  “畜禽产品深加工的自动化水平较高,但是水产品深加工缺乏自动化设备。要实现规模化,首先要解决自动化设备问题。”江苏中洋鱼天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勇表示。

  “推动‘中央厨房’建设,不仅能提升企业规模化问题,还能够减少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朱亚平认为,中央厨房可以实现水产品每个部位的充分利用,加工食品之后剩下的鱼鳞、鱼皮、鱼骨、内脏等可以提取EPA、DHA、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用于护肤品、保健品、药品、生物化工等原料,其他下脚料还可以做饲料原料。

  食品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德庆认为,“要保障预制菜的质量安全,需要实现从产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原料是否绿色安全、加工工艺能否保证质量、仓储运输如何确保安全,共同决定着消费者口中的预制菜是否安全。”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系主任刘润认为,预制菜的发展既得益于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也迎合了疫情影响下供需对接的大形势需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表示,如果预制菜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自动化加工,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把控好品质,食品安全就能得到保障。“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成都锦城学院金融学院赵靓琳认为预制菜菜谱的创新,保鲜技术的突破与大数据实现,将是预制菜产业需要进一步突破解决的问题。

  “预制菜企业要加强合作,紧盯市场变化。”朱亚平建议,专业人才的加入十分必要。“水产预制菜行业不仅需要餐饮领域的人才,也需要更多食品专业的人才加入,才能够更好解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李文钊表示。

  少一些忙碌的辛劳疲惫,多一些时间陪伴亲人,不论是“50、60、70后”,还是“80、90、00后”,这都是我们共同的向往。不论是逛商超,还是线上下单,选上一两款预制菜,打开包装、烹炒、装盘、上桌,随着热气升腾、香味弥漫,和家人围坐一桌,大快朵颐,就是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觉!

  转载声明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