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来得及拍照,分分钟就被抢光了。”春节期间,银川市民杨静家里最受欢迎的菜竟是一道素菜——赤松茸炒油菜。“由于品相跟香菇炒油菜类似,大家谁也没有正眼瞧它。银川市场上还买不到,非常稀有,大家尝尝。”没想到,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了,大家都爱上了这种“滑滑的、鲜鲜的、嫩嫩的”口感。
杨静告诉记者:“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我先后买过四五十斤鲜赤松茸。由于今年的鲜菇要正月十五才能出棚,就团购了很多干菇,除了自己吃,还送给亲戚朋友品尝。”
实际上,赤松茸加入宁夏“菌菇拼盘”才一年时间。2021年,贺兰县华农益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法人、科技特派员杨洁通过林菌复合栽培模式在贺兰县第一次试验种植成功。而在葡萄树下种植赤松茸(林菌)填补了我国赤松茸在设施葡萄下种植的空白。

2月4日,暖意融融的贺兰县立岗镇新平园区果蔬设施工棚内,孕育着新一轮的繁盛。芹菜、葡萄、辣椒、茄子长势喜人,静待3月上市;土壤里铺满了白白的赤松茸菌丝。由于培育赤松茸的基质所提供的丰富有机质,葡萄长势也不错。
“年前,地里的苦苦菜、荠菜和艾等野菜也被抢光了。”杨洁说,赤松茸的生长基质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被葡萄树叶片吸收,参与光合作用;赤松茸基质残料,不管是原枝叶、杂草,还是稻壳,回归土壤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葡萄生产。这种林菌立体栽培模式,可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量,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设施农业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农作物新品种先行先试,项目示范作用开始显现,葡萄每亩销售收入35000元至70000元,在实现葡萄高产高品质增收的基础上,每亩额外增加赤松茸的销售收入4800元至9000元,还能解决5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做给农民看,还要带着农民赚。经过一年的观望,新平园区许多种植户向杨洁提出希望提供赤松茸种植技术的意愿。
由于赤松茸一旦上市,就需要有相应容量的市场接纳,否则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此,银川市目前赤松茸的种植规模比较小。杨洁的销售策略比较保守,通过抖音、微信群、精品农产品集市等进行推广,以减少中间销售环节。“我们正在和一个上海的外贸商谈出口,有了初步成果,今年四月,我们将采取纯种赤松茸的方式扩大产量。”
杨静告诉记者,鲜赤松茸的团购价每斤25元,干货每斤40元,相比较鸡腿菇、平菇、金针菇、海鲜菇等食用菌,价格确实高,但其带来的口感物超所值,顾客很乐意为高品质的农产品买单。
新春伊始,宁夏“菌菇拼盘”更加壮大,希望更多的农户和消费者共享种植结构调整的红利、共享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福气。(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