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3月2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居民通过线上平台购买三餐食材。近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解决农产品配送“最后1公里”问题,该局已组织指导倡议部分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农贸市场)在小区内及门口设置便民肉菜供应点,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
其中,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深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面向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方、经营户发起倡议,要求加强各方沟通,积极与社区工作站和小区物业联系协调,在小区内及门口设置便民肉菜供应点,由市场管理方组织经营户在供应点经营。同时,拓宽对接渠道,农贸市场管理方统一印制“基本生活物资保障热线”卡片,由小区物业将卡片派送或拍照发给小区住户。
深晚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获悉,该局探索以福田区中和市场为试点,与社区工作站、小区物业共同试行肉菜送上门服务。试点在5个小区内及门口设置便民肉菜供应点,由中和市场的商户在供应点经营。市场管理处统一印制“基本生活物资保障热线”卡片,标明菜品类别、供应联系人、联系电话、供应范围,由小区物业发给每个住户。住户打电话给商户并提出购买需求,商户备好菜后交给物业人员,再由物业送货上门。
该经营模式有机整合了社区、商户、物业三方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便捷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服务。据统计,5个便民供应点每天约售出鱼540斤、肉900斤、果蔬990斤,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流量不足造成的农贸巿场内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电商平台运力不足,农产品供应最后一公里配送滞后的问题,以及市民在平台买菜时遇到的缺货、配送不及时、封控管控区人员取货困难等问题,保障了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福田市场监管局方面透露,试点成功后将会把这一经验进行推广,撰写倡议书,通过农贸市场联系微信群,向辖区各农贸(批)市场广泛推送,建议各农贸市场管理方学习先进经验,打破目前存在的供应充足、配送较难的困局,有效解决买卖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