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淑玉 吕奇?通讯员? 栾钦程?
最近,栖霞市翠屏街道南林家庄村的“地瓜书记”姜志国又愁上了。不过与三年前不同,这次他愁的不是销量,?而是因为地里种的烟薯25不够卖了。
搭上“数字快车道”后,和姜志国这个“地瓜书记”一起火起来的,还有翠屏街道的40余种农产品。近年来,栖霞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12月10日上午,2022年栖霞市首届农民电商节暨“红润栖霞·新新向融”好物展销大会在栖霞市翠屏街道朝熙街正式启动,琳琅满目的原生态农特产品和手造大受欢迎。

12月10日上午,栖霞市翠屏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基平(左一)向参加栖霞市首届农民电商节的领导嘉宾介绍翠屏街道的农特产品。
从原来的农民种完粮食、瓜果卖不掉,到如今的“化零为整”带农产品“出村进城”,翠屏街道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发挥联合社的聚合作用,开启线上线下双渠道,以产品思维包装农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带领农民和村集体双双走上致富路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曾经不值钱的地瓜卖断货了
还没进入12月份之前,姜志国就开始发愁了。早年险些“砸”在手里的地瓜,在电商平台上备受追捧后,根本不够卖,以至于“地瓜书记”都不怎么敢直播了。
这样的“战绩”,放在三年前,姜志国想都不敢想。2014年担任翠屏街道南林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他面对的是个几乎没有“家底”的村集体。村里常住人口仅有40多户,土地少得可怜,村集体穷得叮当响。转机发生在2019年,栖霞市委发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号召后,姜志国抓住机会,动员1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在27亩入社土地里上种上了苹果、樱桃等水果。这在南林家村算“成绩”,可放在果业丰富的栖霞市根本不值一提。
在翠屏街道办事处的指引下,姜志国把目标转向了投资少、收益高的烟薯25号红薯。从街道借了一万元启动资金后,他领着大家伙在果树行间种植了8亩烟薯25,但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年的收成并不好。亩产仅有1000多斤,几乎都收不回成本,姜志国自然也没动力销售。但没想到,春节前夕烟薯25突然涨价,村里滞销的这些红薯成了“香饽饽”,3000多元的收益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第二年,村民种植烟薯25的热情大涨,但遗憾的是产量上来了,销量却始终没打开。担心挫伤村民的积极性,姜志国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干脆在东山便民农贸市场内开摊扯着嗓子叫卖起了烟薯25这个地瓜新品种。从市场到小区,姜志国这一卖就是三年,也因此被周围百姓笑称为“地瓜书记”。
但把烟薯25卖给栖霞人不是姜志国的目标。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他把销路拓宽到了网上,在电商人才的配合下,姜志国把地瓜卖到了青岛、济南、上海、北京等地,仅北京一家企业的食堂就购入了3万多斤。
“以前是愁卖,现在是没地瓜可卖了。”烟薯25有了知名度后,姜志国也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买家推介起了栖霞的其他好品。从苹果、杂粮到栖霞手造,姜志国在带动南林家庄村村民和村集体致富的同时,也把周边其他村镇的农产品的销售一起带动了起来。

“地瓜书记”姜志国(右一)在直播售卖农产品。
双线并发助推40余种农产品“进城”
想把村民零散种植的粮食、瓜果等,从田间地头搬上市民乃至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并非易事。但栖霞市翠屏街道却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门路。
想让农产品“进城”首先要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把土地用起来,彻底解决‘撂荒地’的问题是前提。”栖霞市翠屏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基平告诉记者,通过将农民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与村集体合作的模式,以保底收购的方式激发农民的种植和参与热情,实现统一规划、品种、加工、包装和销售,在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益的同时,联合社也会因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而获益。
解决了种植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最大限度增加农产品的产出是关键,联合社牵头统一加工和销售为农产品“进城”破了题。以烟薯25为例,作为烤薯界的“明星”,市场比较青睐3-8两大小的生薯。农民自己种植的话,个头过大的红薯只能低价卖给养殖户做饲料。加上冷藏保鲜技术不成熟,烟薯25的损耗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翠屏街道办事处主动与一家企业联系进行红薯的深加工。如今个头较大的烟薯25不仅可作为红薯饮料的原料,还可以被制成薯干、薯泥等产品长期销售,大大增加产值之余,也激发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翠屏街道也逐渐转变了发展思路。“粮食是不愁卖的,结合本地优势,把不同的杂粮组合起来做成礼盒,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范基平介绍说,将玉米、红薯、荞麦等进行粗加工后统一做成礼盒包装,为企业做“私人定制”,这份“家乡的味道”成功勾起了很多人的乡情。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的产品,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又成了摆在范基平面前的难题。翠屏街道通过线下展销、线上刷屏双线并发的方法,让40余款农产品“进城”不再难。如今,翠屏街道58个乡村全部纳入联合社的范畴,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已在街道所有村镇集体铺开种植的基础上,翠屏街道又根据各个村的优势,鼓励大家发展蔬菜、瓜果、养殖等产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如今,在翠屏街道朝熙街的新业态党建综合体一楼的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各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石盒子的蘑菇、栗林的小米、北夼的苹果、大河北的面粉、黄燕溪谷的野生茶叶等产品应有尽有,今年7月份联合社成立以来,这些纯天然的栖霞农特产品已经销往27个省份,销售额达到了280万元。
没有满足于销量的不断增长,翠屏街道在搭上了“数字快车”后,也始终致力于打造有本土特色的网红团队。很多人戏称翠屏街道党建综合体的二楼是“造星之地”,是因为其集直播带货、网红孵化、电商培训、暖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以“授人以渔”的方式真正带动村民致富。
栖霞网络零售额增速领跑烟台市
翠屏街道农产品“化零为整”打造乡村振兴新模版的尝试,只是近年来栖霞市扎实推进全国电子商务工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一个缩影。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通过直播带货,网销栖霞苹果、大樱桃等农特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以及其他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1-10月份,栖霞市网络零售额实现6.74亿元,同比增长322.1%,增幅位列烟台各区市第一名?。
这组数字的背后凝结着太多付出。栖霞市正着力打造集网红孵化、网络直播、网红商城、直播秀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研行基地,推出十多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专题性培训活动,为传统电商从业者提供新思路,培育了一批本土网红。其中,全年电商培训人次达600余人次,人均网络收入过万元。在烟台市建设一处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4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50处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达到服务100%全覆盖。
栖霞市商务局局长孙林慧表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达效,促进线上线下农商对接、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助力百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将为栖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