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文 闵汝明/图
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其“颜值”较为关注,农产品分拣成为部分商家“必选项”。记者梳理近期农产品热点事件发现,有的加工户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受访专家认为,“为了颜值而美颜”就会剑走偏锋,得不偿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选择也渐趋多元,“卖相”成为消费者选择农产品的标准之一。部分商家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包装,提高农产品“颜值”,以满足消费者的喜好,“美容农产品”应运而生。然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则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不仅损害人体健康,更损害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大于天。对于“美容农产品”,监管不容缺位。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巡查、查处力度,严把果蔬质量关,严惩唯利是图、危害公共健康的商家,提升违规违法成本,确保一方区域的农产品产供销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产品科学消费的宣传力度,普及果蔬产品相关科普知识,消费者也要提高鉴别本领,科学选择果蔬产品。只有多方联动,才能确保民众吃到安全、可靠、绿色的果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