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民真是太辛苦,“春种一粒黍”,然后就是怕干旱、怕生病、怕冰雹风灾虫害,总算等到秋收入仓了,产量减少了忧,产量增加了也有--不好卖的农产品像山一样压在心头。
目前农业丰产和滞销已经成为常态,国家也在积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淘汰低端产能,用老百姓最能接受的话来说,就是:
种植规模大、产量大、品种常见、品质一般的农产品农民朋友们就不要多种了,主动缩减这方面的种植面积。而目前在城市销售比较旺盛、单价较高的农产品,可以积极扩大种植规模。总之就是,农业生产要和城市人群的消费需求走,以市场销售为目标安排农业生产。
被销售困扰的农民
城里人目前偏好消费哪些类型的农产品
1:健康安全型农产
这方面以生态农产、绿色农产、无公害农产、有机农产为代表,化工农业、集中式生产造成的有害物残留、毒副作用等让人避之不及,俗话说病从口入,吃安全农产品成为主流的、必然的选择。
按照有机农产要求生产的现代农企
2:品牌农产
很多地方的农产品有产地做背书,这些产地在历史上就因为特别适宜生产某种农产品而著名,比如黄岩的蜜桔、山西沁州黄米、吐鲁番的葡萄、中卫西瓜等等,但是这种“产地+农产品”的模式已经被用滥,市场上以次充好、冒牌顶替的东西相当多,消费者不知道该怎么分辨,索性就不买了。但是说起这些东西,还是会想到某某地出产的某某东西最好,可见品牌影响还是相当重要。
而目前绝大部分农产品是缺乏品牌支持的,所以最后就沦为价格战,一降再降也没人买。
品牌化支撑的农产品
3:特色农产
主要以“地方味道”为代表,比如丽水的山货、舟山的海鲜、砀山的梨等等,人们对特产和代表某一地方的特色味道还是非常有消费欲望的。
代表一地特色的农产品
4:伴手礼
城市里商务往来、社交、旅游流动产生的礼品性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买一点品质好、品牌亮、特色性强、看着高档的农产品做礼物是很多人会考虑的一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