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6日讯(特派记者 黄京 刘璋景)当下,产业扶贫成为热词,如何避免产业扶贫单一化、雷同化?怎样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认为,不妨把农业产业园创建与城市农产品运营体系建设相结合,让农产品可以从扶贫村直达市民餐桌,既能使贫困村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能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在谭泽勇所在的楠木桥村,已经正在建设一个扶贫产业园,种植了包括猕猴桃、血橙、蓝莓、黄桃等在内18种水果。由于水果品质好、价格便宜,这两年都有广东、山西等地的企业和社区,直接向园区下订单。
“合同一签,他们就预付了购买水果的钱,只等着水果一成熟就发货。”谭泽勇认为,这样的收购模式既不用担心产品滞销的问题,也让贫困户们种植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客户们也对产品很放心。“不光是水果,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按这种从园区到城市市民家长的模式来做。”谭泽勇希望能在楠木桥村和长沙市区进行试点,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城市社区农场建设相结合。
谭泽勇所构想的路线图是这样的——以楠木桥为核心区、麻阳县为示范区,试点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长沙市试点建5个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辐射周边1.5公里建10个社区生鲜食品直营店,每天市场消费人群预计达30000人次。再在长沙和楠木桥采用“价格保底+盈利分红”的产品订单生产方式,由长沙消费者提前预定和支付农产品购买费用,与麻阳生产者共担自然和市场风险;生产者遵循有机农业耕作模式,保持生产方式和产品源的透明安全。
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使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绿色有机食物,另一方面使农场因为向社区直销,实现了更稳定的收入,降低了农产品因为生产周期长等导致的外部销售、价格等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为实现精准扶贫,产业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农副产品供给体系,切实做到产品生产可追溯,产品配送可追踪;同时要构建标准化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把产品质量监管权还给消费者。”在谭泽勇看来,实现“定单生产、基地直供、专业配送、跟踪检测、连锁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是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叶竹]
[来源:三湘都市报]